在 Redis 中,ziplist
和 quicklist
是用于实现某些数据结构(如列表和哈希表)的底层存储机制。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Ziplist
Ziplist 是一种紧凑的数据结构,设计初衷是为了节省内存。它是一个特殊的双向链表,但它不像普通的双向链表那样每个节点都包含指向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的指针,而是将所有的元素以连续的方式存储在一个块中,从而减少了额外的空间开销。
- 特点:
- 紧凑性: 因为它避免了普通链表中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所占用的空间,所以特别适合存储小型数据集。
- 连锁更新问题: 当插入或删除操作导致 ziplist 中某个元素大小发生变化时,可能会触发一系列的重新分配操作,即所谓的连锁更新,这可能会影响性能。
- 限制: 考虑到性能问题,Redis 对 ziplist 的长度(元素数量)和每个元素的最大大小设置了限制,默认情况下是128个元素和64KB。
- 使用场景: Ziplist 主要用于 Redis 的 List、Hash 和 Sorted Set 数据类型,在这些类型的元素数量较少且值较小时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内存使用量。
Quicklist
随着 Redis 版本的发展,为了克服 ziplist 在处理大数据集时的性能瓶颈,引入了 Quicklist。Quicklist 实际上是对 ziplist 的扩展,它本质上是一个双端链表,其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 ziplist。
- 特点:
- 分割存储: Quicklist 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较小的 ziplist 中,而不是全部放在一个大 ziplist 内。这样既保留了 ziplist 的紧凑性优势,又通过限制单个 ziplist 的大小来减轻连锁更新的问题。
- 压缩选项: Quicklist 支持对节点进行 LZF 压缩,进一步节省内存空间。不过,这种压缩仅适用于内部存储,不包括外部引用的 key 或者 value。
- 灵活性: 由于其结构特性,Quicklist 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规模的数据集,同时保持良好的读写性能。
- 使用场景: Quicklist 是 Redis 列表(list)的默认实现,尤其适用于那些需要支持大量元素的列表,因为它能有效平衡内存使用效率与访问速度之间的关系。
总结来说,虽然 ziplist 提供了一种高效且节省内存的方式来存储少量的小型数据项,但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它的性能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
而 quicklist 则通过结合 ziplist 的优点并加以改进,提供了更加健壮和高效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表现尤为突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