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Java 的 CMS 垃圾回收器和 G1 垃圾回收器在记忆集的维护上有什么不同?

CMS(Concurrent Mark-Sweep)和G1(Garbage First)垃圾回收器在记忆集(Remembered Set, RS)的维护上有显著的不同,这些差异主要源于它们的设计目标和实现机制的不同。以下是两者在这方面的关键区别:

CMS垃圾回收器

  • 不使用记忆集:CMS并没有采用类似G1的记忆集概念。这是因为CMS是基于传统的分代假设设计的,它将堆分为年轻代和老年代,并依赖于不同代之间的边界来进行垃圾收集。
  • 卡片标记(Card Marking):虽然CMS没有使用记忆集,但它确实使用了一种称为卡片标记的技术来跟踪跨代引用。具体来说,在对象引用发生变化时(如年轻代的对象被更新为指向老年代的对象),会标记相应的“卡片”作为脏卡(dirty card)。在进行老年代GC之前,需要扫描这些脏卡以确定哪些对象引用了老年代中的对象。

G1垃圾回收器

  • 使用记忆集:G1引入了记忆集的概念,用于跟踪不同区域(Region)间的跨代引用。每个Region都有一个对应的记忆集,记录着其他Region中指向本Region的引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在进行局部垃圾收集时需要扫描的对象范围,从而提高效率。
  • 细粒度管理:由于G1将堆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小区域(Region),因此它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要回收的区域集合,而不需要对整个老年代或年轻代执行垃圾收集。记忆集使得G1能够高效地识别出哪些区域包含了指向特定区域的引用,这对于实现其并发标记、增量更新及部分收集非常重要。
  • 减少全堆扫描的需求:通过维护记忆集,G1可以在进行垃圾回收时避免全堆扫描,仅需关注那些可能存在跨代引用的区域,这有助于降低停顿时间和提高吞吐量。

总结

  • CMS:主要依赖于卡片标记技术来处理跨代引用问题,但不具有像G1那样的精细分区和记忆集结构。
  • G1:采用了更加复杂和高效的记忆集机制,允许它在不同的Region之间精确追踪引用关系,支持更灵活的垃圾收集策略,比如可以只针对部分Region进行收集,而不是整个新生代或老年代。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垃圾回收器在设计理念上的不同:CMS专注于低延迟的并发标记清除操作,而G1则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够控制停顿时间又能有效利用多核处理器能力的解决方案。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